语言选择

新闻中心

鑫海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以观念创新创造机遇,以机制创新激发活力,以管理创新提高效率,以创新赢得机遇和未来。

沧州日报发表文章:争当民营石化行业“领跑者” ——记河北鑫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国海


分类:

发布时间:2019-02-11

【概要描述】初见詹国海,他正和公司的管理层研究产品销售的有关事宜。刚刚摘得“沧州市杰出贡献民营企业家”桂冠,他顾不得舟车劳顿,在第一时间赶回了公司总部。用他的话说:“作为化工企业的‘一把手’,我必须负起安全生产等各方面的责任,让大家感到有主心骨。”

  初见詹国海,他正和公司的管理层研究产品销售的有关事宜。刚刚摘得“沧州市杰出贡献民营企业家”桂冠,他顾不得舟车劳顿,在第一时间赶回了公司总部。用他的话说:“作为化工企业的‘一把手’,我必须负起安全生产等各方面的责任,让大家感到有主心骨。”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詹国海就伴随着创业大潮早早投身“商海”。从搞运输、做贸易,再到成立企业,20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在省内民营石化行业独树一帜,企业也成为华北地区颇具名气的石化“航母”。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

  回顾创业历程,困难重重、荆棘遍布,当问起詹国海的成功秘诀时,他道出了八个字:厚德、诚信、敬业、创新。非凡毅力和执著坚守——“企业发展再难,也要咬紧牙关”

 

  上世纪90年代,詹国海还在南大港管理区的一家国有石油公司任职,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席卷而来,颇有经商头脑的他主动放弃“铁饭碗”,“下岗”搞起了油品运输。

  石化行业发展恰逢其时,詹国海的运输队也干得红红火火,短短几年时间就积蓄了一笔不小的财富。“运输队始终是小打小闹,几年的运输经历,让我看到了石化行业未来的巨大发展前景。”詹国海告诉记者,凭借着对石化行业的“灵敏嗅觉”,他决定把跑运输积攒的钱全部用于石化行业投资。

  2000年,由詹国海与其他几人合建的沥青厂正式对外营业。原本以为创业之路就此一帆风顺,不曾想短短两年时间,不仅赔光了原本的积蓄,还把50万元贷款“砸”得干干净净。“创业初期公司一度面临破产,那时候真是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每每想起公司经营,心里总是一阵阵的酸楚。可咱做事必须有始有终,决不能轻言放弃。”迎面而来的困难没有让詹国海丧失斗志,反而让他越战越勇。

  詹国海一方面与公司决策层深入探讨,找寻公司面临困境的缘由;一方面积极与银行和投资者对接,四处筹款用于再生产。“产品分类不明晰、定位不准确,市场、质量和价格的把控不到位,这是产品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在“对症下药”,调整好企业发展方向和定位的同时,詹国海把银行负责人请到了公司生产一线,面对面地让他们看公司投资规模、经营设备,推心置腹地和他们谈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市场前景,最终詹国海在银行“化缘”成功。

  经过近4年的摸爬滚打,企业渐渐焕发生机。2006年,面对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詹国海成立了河北鑫海化工有限公司。随着公司的做大做强,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供应原料却成为公司发展的掣肘。“企业发展再难,也要咬紧牙关。但单靠民营企业一己之力,始终是势单力薄,很难让公司‘跨步走’,这就必须寻求与国企的合作。”恰逢中石油选择在华北区域的点位布局,詹国海紧紧抓住这次机遇,并购唐山一家国家保留的具有地方炼化资质的企业,与中石油率先建立合作关系。“良好的储量、区位、诚信文化、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成为二者互惠共赢的关键所在。”就此,鑫海公司开启了“带料加工”的先河,一举破解原料不足的难题,生产线能够“吃饱”,企业也快速成长了起来。

  超前眼光和战略思维——“就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谋发展”

  2008年,中石油内蒙古炼油厂胀库,春节前必须转移库存。“阴历腊月二十八,马上就要过年,谁都想在家守着老婆孩子。我就通过给补贴、搞奖励的方式,组织了30多辆车前往内蒙古,到了腊月三十的上午,顺利将这些油转运到公司库存,保证了内蒙古炼油厂的正常运转。”詹国海说,别人都说我傻,这是赔本赚吆喝,可我看中的是长远,是与中石油的长期合作关系。

无独有偶,2008年正赶上原料油市场降价,按理说亏损的这部分钱应该由中石油独自承担,可詹国海却主动承担起了一部分的亏损,这让中石油一方深受感动,二者的合作也进一步加深。“一件事吃亏,不可能件件事吃亏;吃一时的亏,不可能一直吃亏。”詹国海有着一套自己的“生意经”,“带料加工”有赔有赚,有的企业只看中眼前利益,而放弃这一模式,也最终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凭借着良好的发展模式和诚信的经营理念,几年间,除了与中石油合作愈发紧密,中石化、中海油也主动找上门来,寻求与鑫海公司的合作。至此,鑫海公司实现了与三大石油“龙头”的实质性合作。

2011年,公司扩建新厂。随之而来的是詹国海谋划实施的“大手笔”——将多年积累的财富全部投入建设,先后建成每年250万吨和每年350万吨常减压装置。

  “就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谋发展,才能赢得市场的主动权。”詹国海介绍说,每年200万吨以上的常减压装置,一般民营企业不敢做。自己敢下手,既得益于与中石油的先期合作,又立足打造企业装置“龙头”的长久打算。那个阶段,鑫海公司把常减压装置作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远问题去谋划实施。

2015年,国家对原油使用政策进行调整,凭借着建成的每年250万吨和每年350万吨常减压装置,鑫海公司成为华北地区唯一一家拥有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批准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的“双权”企业,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每年600万吨。“这样的机会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如果不是率先完成建设,企业将会一直没有自主进货权,相当于每天都要‘等米下锅’。”詹国海的长远眼光打开了企业的发展大门,也让企业迎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在变中求新,是詹国海一直秉承的企业发展原则。早在2014年,国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之前,他就敏锐地感觉到了环保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凭借着超前的理念,公司相继投资20亿元购置了加氢裂化装置和连续重整装置,成为华北地区首家生产“国五”“京六”标准汽油、柴油的地方炼油企业,产品含硫量较此前降低了几十倍。

去年11月,鑫海公司又投资50亿元,开工建设了清洁燃油质量升级项目,预计2019年上半年投入运行后,公司的油品质量又将提升一个新台阶。

  宏伟布局和魄力担当——“一个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必须要乐于奉献,服务乡亲”

  谈及今后的发展,詹国海为记者勾勒出两条主线:提升重交沥青装置产能;把公益事业永久做下去。

  “鑫海公司地处渤海新区,我们一直以人才发展为基石,致力于构建对接京津和雄安新区的石化产业发展高地。”詹国海告诉记者,公司已经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员工27人,拥有副高级以上工程师16人,并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以及省内石油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起产学研合作机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按照詹国海的发展规划,未来5年,公司将投资160亿元,建成民营炼化一体企业。届时,不仅公司的深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能够一举打破我国乙烯供不应求、主要依靠进口的格局。同时,也会让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在鑫海汇集,为企业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一个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群体,在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要乐于奉献,服务乡亲。”透过詹国海的寥寥几句话语,记者体会到了一股浓浓的温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詹国海就一直热心公益,经常给贫困学生捐款捐物,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热心肠。随着近年来企业的发展壮大,扶危济困、捐资助教更是成为常态。为黄骅和南大港学校、社会困难群体捐款捐物;投资建设新农村,为黄骅市羊二庄镇美丽乡村建设捐款;为南大港马营村民修路,建设新民居、村民活动中心和养老院,打造休闲小镇……

一点点爱心汇聚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如今,詹国海已累计捐款超亿元,个人也先后获得“捐资助教先进个人”“美丽乡村建设捐资先进个人”“十佳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在他看来:“爱心无止境,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一定沿着这条公益之路一直走下去。”

标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