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

企业文化

厚德 诚信 敬业 创新

节约


分类:

作者:王艳艳

发布时间:2023-10-24

【概要描述】

节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不陌生,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它不仅仅是责任,也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节约,这四个字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我父母那一代人。因为经历过没有粮食的艰难,所以对粮食格外珍惜。经常听我妈妈讲起,她们那时候,家里粮食产量很低,白面粉很少,只有家庭条件很好地人才能吃得起白面粉。一顿饭,经常就是玉米饼,玉米粥,加上自家园子里的一些蔬菜。自我记事起,还吃过我妈妈做的窝窝头,还记得那时候妈妈把馒头跟窝窝头蒸在一起。小时候我还问过她为什么要蒸两种,我妈说他比较喜欢吃玉米面。长大后才知道,其实她根本不喜欢吃,只不过想要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妈妈来自南方,最喜欢吃的主食其实是大米,那时候大米还可以用麦子换,我爸每次看见,都要给我妈换一点。所以,即使生活条件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每次煮饺子,煮完第一锅,妈妈都叫我先吃,她自己再煮余下的,包饺子剩下的面,她从来也舍不得扔,都是赶成面片放在锅里煮了吃。节俭,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是刻在她们那一代人身上同样的品质。

妈妈是一个很勤劳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时候家里种了很多棉花,棉花是一种很费事的农作物,从小便需要细心照顾。种子种下后,铺膜盖上,发芽以后,需要帮助幼苗突破塑料薄膜的束缚,又不能让小草顺势生长,所以又需要将幼苗周围的空隙盖上,接下来就是等它生长到一定高度,为了抑制它的疯狂生长导致营养跟不上,这时候就要掐尖儿了,还需修理对于的枝杈。静等棉花的开花结果,终于等到结出了棉花,这时候也迎来了相对多雨的天气,为了不让棉花淋雨,妈妈每天很早就去地里摘棉花,甚至中午都不回家吃饭,指到很晚才回家,日复一日这样的工作,她好像从来不觉得累。棉花终于摘完,最后一步就是将棉花杆拔下来,再清理地里的塑料薄膜。勤劳,是刻在她骨子里的,是她们那一代人身上同样的品质。

每一食,便念庄稼之艰难;每一衣,便思纺织之辛苦。时刻思量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一代人的努力。勤俭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轰轰烈类,需要将它作为一种习惯,蕴含于一点一滴,举手投足。

                                            王艳艳

 

标签:


相关内容